初一早,初二早,初三睡到飽,初四神下降,初五隔開,初六挹肥,初七七元,初八原全,初九天公生,初十地公生,十一請子婿,十二查某子返來拜〈女兒歸寧〉,十三食諳糜〈吃稀飯〉配芥菜,十四結燈棚,十五上元暝、十六相公生。

 

歲時行事,以正月春節為最多

 

新正初一至初五日,謂之新正,或稱新春,家家門上貼春聯,歲序更新,萬象皆春。

 

初一開正新正行事,以「開正」開始。開正時刻,按年不同,依各年干支而定。除夕,各戶守歲,通宵達旦。門口懸紅綵,八仙綵,廳堂點燈,神桌燃燭。

 

時過午夜,一至開正時刻,一家大小齊燒香,拜神,祭祖先,恭迎新年,以迎喜避災,乃由長上挨次行三跪九拜禮,祭拜極誠虔。繼之,燒壽金〈印有壽字之金紙〉、刈金〈印有財子壽三神像之金紙〉,燃放爆竹,實是爆竹一聲除舊歲,桃符萬戶更新年」。拜後,各喝甜茶,祝賀「新年恭喜」。

 

開正後,再去就寢。

 

拜正新正,親友間賀歲,或稱「賀正」、「拜年」。賀客登門,宴請大廳,以甜料〈盛於朱漆木盒或九龍盤〉、甜茶,以示圓滿親密,俗稱「食甜」。

 

出行:元旦外出,為期新年事事順利,應先朝向吉利方向起步出門,此謂「出行」。吉利方向,亦按年不同,仍依各年干支而定,或以干支與自己生辰,擇卜「利年」方向。

 

午飯元旦,不炊新飯,而食除夕炊剩之年飯,或食麵線,取意延壽。

 

初二做客自初二起,媳婦回娘家探親,稱曰「做客」,即歸寧。做客,不限日期,多在正月中。歸寧時,隨帶禮品,調「帶手」。外家〈娘家〉有兒孩,則另送紅包。女兒有兒孩,外家則送雞腿,或用紅絨線繫古錢,掛於孩頸上,謂結衫帶」。

 

初三赤狗日俗語相信此日不宜外出,亦不宜宴客,蓋迷信犯此禁忌,將會貧赤〈「赤」字台語「窮」意〉。
老鼠娶親:叨三,俗謂「老鼠娶親」之日,因而入夜,提早熄燈入睡,並在家中撒鹽、米,稱此為「老鼠分錢」。

 

初四接神舊臘廿四日「送神」昇天奏報之灶神與地上諸神,於此日下降,回到人間

 

初五隔開:「隔開」,意即新正至此日結束。因而撤去供拜神明之春飯、年粿、甜料、柑塔等物。撤去之春飯〈年飯〉,傳以其盛春飯之碗具,碗底若有濕氣,則占此年多雨。

 

開張日商家於是日,開市大吉,大放鞭炮,拜神宴客。

 

初六挹肥:肥水即是錢財,在古時候,過年期間是不能隨便掃地,倒水肥的,必須要等到初六這一天,才能將家中的馬桶水肥往外倒,以免錢財外流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kaostrawber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